資訊科技科

課程宗旨

科技教育學習領域旨在透過發展學生的科技能力、科技理解及科技覺知,來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。科技教育讓學生有機會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概念、學習有關過程和技能、了解科技對於改善日常生活及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,亦使香港學生能夠與科技發展與時並進。 通過科技教育,學生可以發展:

  1. 科技能力
    1. 發展識別需要、問題和機會的能力,並了解其限制和選擇;
    2. 發展具創意的、溝通、實踐及評鑑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;
    3. 發展在創製、使用及改良器物、系統及環境時,作出有根據的決定的能力。
  2. 科技理解
    1. 理解科技活動的跨學科性質;
    2. 理解科技器物、系統及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;
    3. 在設計、製作及評鑑產品、系統及解決方案時,能理解並應用與科技過程 及資源相關的知識。
  3. 科技覺知
    1. 意識到科技發展與文化和情境的互相依賴性質;
    2. 在進行科技活動時,尊重文化差異及別人的權益,並培養應有的社會責任感;
    3. 意識到個人、家庭、社會及大自然的福祉,取決於如何適當地使用科技器物和系統;
    4. 評價科技對社會及環境的影響。

課程特色

  1. 資訊科技科課本採用校本課程,因應資訊科技發展及趨勢,從而適時更新課程
  2. 由二年級開始推行計算思維和編程教育,讓學生透過學習ScratchJR、Scratch等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,明白計算思維的基本概念與實踐,包括抽象化、算法和自動化。
  3. 為了將編程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連繫起來,從四年級開始引入Micro:bit,學生能同時學習程式(Makecode)和電子知識的微型電腦,連貫了學習軟體和硬體的應用,並參與到創造性的硬體製作和軟體程式設計。
  4. 學生掌握了編程能力和基本電子知識後,我們亦安排六年級學生學習TinkerCAD進行3D建模; 配合學校的3D打印機,學生便能將構思化成實物。
  5. 培育學生有效及符合道德地使用資訊的相關能力及態度,使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。
Top